您的位置:首页 / 思政工作 / 主题教育

云南农业大学开展“9·30烈士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2025-09-30  阅读数:134 

云南农业大学开展“9·30烈士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在第12个国家烈士纪念日当天,学生工作部、易班发展中心开展“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教育活动。30日上午,学工部教师代表、学生骨干代表及易班工作站学生代表共50人赴昆明市博物馆,参观“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在镌刻着青春与信仰的“抗战生命线”前,上了一堂沉浸式“大思政课”。

1146公里“山路”铺展信仰之路

文献图片展览由国家档案局、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档案馆主办,是我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点专题展。展览通过丰富的实物档案、历史图片和详实文字,首次系统披露20余万云南各族群众“自带干粮、手挖肩扛”9个月抢通滇缅公路的震撼细节。“这条用血肉筑起的1146公里抗战输血管,平均每公里倒下3名筑路者。”面对展柜里被汗水浸透的“筑路证”和“死亡名册”,外语学院2024级英语专业马兴怡红了眼眶,“原来课本里的‘全民抗战’四个字,就躺在这泛黄的纸页上。”

烈士精神“接力棒”交到青年手中

参观结束后,师生博物馆,举行“行走的思政课”。易班指导老师赵琰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滇缅公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筑路史诗,用“青春、信仰、使命”三个关键词,勉励青年把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引用总书记“强国必须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殷切嘱托,激励大家把抗战精神转化为“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奋进动力,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续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崭新篇章。


把抗战精神转化为强农兴农实践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本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推动抗战红色档案资源“进支部、进课堂、进实践、进宿舍”,不断拓展红色育人的广度与深度。引导青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具体实践,让红色基因在“强国先强农”的征程中薪火相传。

 

 

学子感言

高畅 水利学院 2023级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当我用手触摸那面被弹片击穿的筑路铜锣时,第一次真切感到历史不是封存的档案,而是催促我们前行的号角。作为学校易班工作站的站长,我的“战场”在指尖、在屏幕、在每一次转发和点赞之间。回到校园,我要把这面铜锣的故事拆成无数个“数据包”——把滇缅公路的故事通过网路讲给更多的同学听,把红色精神化作不断奋进的力量!”

杨蕊 园林园艺学院 2025级园艺专业

“最让我动容的是那牺牲名册,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筑路牺牲者的名字,很多只有十七八岁。讲解员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来得及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我突然意识到,‘青春’这个词,不只是代表朝气蓬勃,更意味着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唯有把专业学精,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才能无愧于‘青春接棒人’的称号。”

龙海燕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24级农村发展专业

“当我站在那张1938年的老照片前,看到一群和我年纪相仿的青年,穿着草鞋、光着膀子,用肩膀扛着上百斤的石块,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青年担当’。他们中很多人没有留下名字,却把青春永远留在了那条通往胜利的路上。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而这份和平,是他们用血肉筑成的。作为一名农村发展专业的学生,我更要扎根乡土,把课堂所学用在乡村振兴一线,用实际行动回应‘请党放心,强国有我’。”